留学人才网 > 高校招聘 > 广东 >

暨南大学文学院2025年招聘人才启事

2025-03-26 09:30 来源: 暨南大学文学院 作者: liuxuehr

遵照暨南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总体部署,根据学科建设规划及教学科研和人才团队的建设需要,我院2025年度面向海内外招聘教学科研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一、招聘要求

岗位表(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二、招聘条件

1.基本条件: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高等教育事业,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与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严谨治学,关爱学生,恪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校声誉。

2.获国内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博士学位。

3.年龄:具有教授职称的人才,一般不超过45周岁;副教授一般不超过40周岁,讲师一般不超过35周岁。教学科研成果突出者,年龄可适度放宽。

4.具有较好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潜质,在所应聘的学科领域有高质量的创新性成果,能承担引进后的教学、科研、公共服务任务,达到学校相应层次的引进要求。

三、工作待遇

暨南大学为各层次优秀人才提供丰厚的年薪、住房补贴和启动经费等条件,相关情况参见《暨南大学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暨人[2017]120号)、《暨南大学新聘教学科研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暨人[2015]118号)、《关于对〈暨南大学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相关条款进行修改的通知》(暨人[2020]126号)、《暨南大学关于修改〈暨南大学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的决定》(暨人[2021)4号]和《暨南大学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实施办法》。(详见暨南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处网页)

四、招聘单位简介

(一)文学院简介

暨南大学文学院创立于1929年,是我校成立最早的学院之一。学院文、史、哲学科门类齐全,现设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中外关系研究所和哲学研究所5个系级教学科研单位,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拥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哲学),以及文物、博物馆、出版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交叉学科博士点。

在文学院9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名家荟萃,人才济济。1949年以前,先后有陈钟凡、郑振铎等13位著名学者担任院长,夏丏尊、许德珩、周谷城、何炳松、梁实秋、沈从文、李健吾、钱钟书、洪深、曹聚仁、沈端先(夏衍)等一大批名彦学者在各系亲执教鞭,授业解惑。1958年重建以来,有朱杰勤、金应熙、陈乐素、陈序经、萧殷、黄轶球、何家槐、郭安仁(丽尼)、秦牧等著名专家学者在此任教。

近年来,学院在教学科研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两个本科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入选广东省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文艺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广东省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中国史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的学科评估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两个学科均有显著进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跻身全国前列。

学院学科优势明显,教学、科研实力强劲,拥有教育部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等三个国家级平台;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澳门研究院、潮州文化研究中心、潮州文化传承传播研究中心等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另有30多个校级、院级教学、科研平台。2020年9月,暨南大学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获教育部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心及中心主平台中华文化研究院挂靠文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获批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青年学者、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级重要人才荣誉32人次、省级人才24人次。学院重视教学与人才培养,构建并获批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本科精品课程、教育部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

文学院科研实力强劲,成果丰硕。截至2024年12月,学院获批国家级重大项目28项、重点项目26项,是全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获批数量最多的学院;其他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青年、后期资助等项目近200项。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9篇,有3部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7项,获国家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2项,其中詹伯慧教授等主编的《汉语方言学大词典》荣获一等奖,是我校首次获得教育部一等奖。

学院承办世界华文文学大会、青年汉学家计划、完美中华文化使者评选,承办庄重文中国非虚构文学奖、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内外传承传播;由詹伯慧教授捐资,设立了南方第一个语言学奖——詹伯慧语言学奖;邵敬敏教授捐资,设立“追梦汉语”基金。举办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面对面活动,不断扩大学院的学术影响力。

(二)中国语言文学系简介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成立于1927年,是暨南大学成立最早的系所之一。经过98年的建设,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已经成为暨南大学的传统学科和优势学科。目前,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拥有一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5年),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重点学科(2007年),是中国文联下属的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拥有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传媒研究中心”(2007年)和“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2008年);拥有1个广东省本科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1)。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先后被评为首批“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002年)、“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是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攀峰学科”(2014年)和“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学科(2018年)。拥有1个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在全国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排名中位居前列。

(三)历史学系简介

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前身是创建于1928年的历史社会学系,是暨南大学成立最早的系所之一。目前,历史学系拥有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3个学科,中国史和世界史均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拥有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点。历史学本科专业为“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中国史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4年)。并拥有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文物展示室和科技考古实验室。共建1个广东省本科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1)。

(四)古籍研究所简介

暨南大学文学院古籍研究所,又称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于1984年,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联系和指导的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机构之一。古籍所目前拥有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中国古代史学科于1993年跻身学校和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并于1998年获得博士授权资格。在本所知名专家和历任所领导如陈乐素、常绍温、邱树森、张其凡、毛庆耆、汤开建、程国赋、张玉春、刘正刚、陈广恩等教授的辛勤耕耘和带领下,古籍所在古文献整理与研究、宋元史、明清史、港澳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古代类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五)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简介

暨南大学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是由暨南大学牵头组建的人文社科类国家级平台,于2020年9月被教育部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由广东省与教育部共同支持建设、运行,挂靠文学院。中心下设聚焦于研究中华文化的内涵、传承传播的受众、传承传播的途径三个密切关联的问题,融合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华文教育等多学科力量,旨在产出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华文化传承传播高端智库与人才培育平台。中心内设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中西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中华文化传承传播智库建设中心、潮州文化研究院、侨文化研究院、广州学研究中心。中心在北京华文学院和暨南大学日本学院(海外)设立分中心。

五、报名方式

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应聘者请在暨南大学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平台(https://gccgl.jnu.edu.cn/jnuzpf/)填写应聘信息,同时将应聘资料发送到学院指定邮箱owxy01@jnu.edu.cn。联系电话020-85222475王老师。应聘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含配偶基本情况、大1寸免冠照片),学位证书、职称证书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科研项目与论著目录以及代表作等。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0Ic50LZRj0NIltsSf7nj6w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海归QQ群

    申请加群请以“留学国家-目前所在地”格士发送请求,群有人数上限,每人只能加一个群。
    海归部落千人群
    63984971
    海归部落2号群
    103237942
    上海海归人才2号群
    461068872
    北京海归人才群
    63984971
    上海海归人才群
    103237942
    天津海归人才群
    461068872
    重庆海归人才群
    172719654
    山东海归人才群
    462302845
    江苏海归人才群
    172331746
    浙江海归人才群
    314125833
    江西海归人才群
    463247306
    福建海归人才群
    457497619
    安徽海归人才群
    457823891
    河南海归人才群
    264015004
    湖北海归人才群
    109623634
    湖南海归人才群
    458690950
    广东海归人才群
    432013578
    海南海归人才群
    312160331
    黑龙江海归人才群
    312929192
    吉林海归人才群
    313316571
    辽宁海归人才群
    109899038
    河北海归人才群
    282994183
    陕西海归人才群
    315357786
    甘肃海归人才群
    315753165
    宁夏海归人才群
    517762915
    青海海归人才群
    319457961
    四川海归人才群
    517765170
    云南海归人才群
    432350311
    贵州海归人才群
    517766496
    广西海归人才群
    51776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