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诚聘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学校简介
著名的高等学府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本部校区地处人民大街中段,净月校区设在风景如画的净月潭旅游开发区。学校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其中本部校区占地73万平方米,净月校区占地94万平方米。
学校原名东北大学,建校于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定址于长春。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良将军的胞弟张学思为学校首任校长,著名教育家张如心、成仿吾、丁浩川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职务。现任党委书记杨晓慧教授、校长刘益春教授。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25218人,其中,本科生1471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9864人,外国留学生635人。
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学科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现有23个学院(部),68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硕士一级学科覆盖点),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博士一级学科覆盖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32个“十二五”吉林省一级学科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历史、中文、生物等3个学科是国家文科、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我校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和医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格局。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级实验室。植被生态科学实验室、多酸科学实验室、应用统计实验室、分子表观遗传学实验室、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实验室(在建)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生态系统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实验室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动力电池实验室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学校还设有教育部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建)、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植物基因科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微纳光电材料科学与技术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人类干细胞库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农村教育研究所和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在我校设立了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全国妇联在我校设立了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女性研究中心。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东北师范大学研究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教育部东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东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等全国性培训研究机构设在我校。学校还设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和以出版教育类书籍而饮誉海内的高校出版社等。
东北师范大学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在全校1489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51人,副教授522人,现有本校在岗博士生导师350人。有享誉海内外的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历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7人,“****”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6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
近年来,学校在“尊重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以教育教学为立校之本,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3年,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人才培养思路,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始了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工程。2005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成绩。2007年,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本硕一体的“3+0.5+0.5+2”的人才培养模式,启动了“教育家培养工程”。2008年在教育部、财政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的支持下,学校开始“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建设,把“教育家的摇篮”作为更高目标的追求。为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深化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学校在国内率先提出并践行了“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 (U-G-S)三方合作的办学模式,构建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截至2014年,我校有7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7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以专业思想巩固、基础知识宽厚、教育素质高、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功扎实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和好评,在基础教育界享有较高声誉,毕业生供不应求。每年有近40%的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研究生和本校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就业,还有一批学子出国深造。2004年,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是全国获此殊荣的四所高校之一。2009年9月,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学校荣获“2010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2012年再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是至今两次获国务院就业创业工作表彰的两所高校之一。
学校以科学研究为强校之本,不断推动科学研究向高水平、有特色方向发展。2006年至2013年底,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257项,科研经费总额8.23亿元。其中人文社科领域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及部委重大委托项目92项,自然科学领域承担国家“863”和“973”计划项目、教育部和科技部重大项目117项。2006年以来,CSSCI论文5000余篇,SCI论文数3900余篇,2013年11月《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显示,我校ESI论文被引总次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33位,篇均被引频次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位。2001年以来,人文社科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99项,其中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2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12项;自然科学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共8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4项。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形成了以生命科学、生态学、教育学、历史学等为代表的、在我国学术界有较高地位的优长学科。细胞遗传学、思想政治教育重大问题、草地生态学、应用数学、多酸化学、功能材料学、环境科学、世界上古、中古史专业已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上有影响的地位。世界文明比较、基础教育重大问题、草地生态、细胞遗传等优势领域的研究都有可喜的进展,并逐渐形成了信息化东北、材料科学等新的研究领域。
东北师范大学素有“花园式”学校的美誉。夏日的校园,绿草如茵,杨柳依依;冬日的校园,瑞雪飘飞,银妆素裹。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和文体设施建设,新建了一批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舒适环境和良好条件。学校是首批接入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的高校之一。校园网现有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线出口,总带宽达3.5G,接入用户3万多人。学校通过“数字化大学”建设项目,建成了统一电子身份、统一认证、统一数据、统一支付的系统平台,形成了用网体验良好和应用丰富的信息化环境。其中,功能完备的校园卡系统,可为全校师生提供包括金融消费、电子门禁、考勤、智能控水、图书借阅、网络缴费、体能测试等多种服务。学校建有两座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纸质藏书量约353万册,电子图书134.8万册,阅览座位5154个;有较完善的数字图书馆平台,馆藏各类电子资源187.5T,拥有各种数据库117个,其中自建数据库20个;有近900台计算机供学生检索和浏览网上文献,是国内高校图书馆中藏书丰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图书馆之一。学校建有自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收藏自然标本近9万件,是面向社会开放,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智性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199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0年被长春市教育委员会认定为“长春市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基地”,2007年被吉林省科技厅认定为吉林省科普基地,同年被共青团吉林省委、吉林省教育厅等7家单位共同认定为“吉林省青少年新闻小记者培训基地”,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0年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学校还建有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旱冰场和国内高校一流的塑胶田径运动场、室内田径馆等。东北师范大学综合体育馆,总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由1个能容纳近6000观众的综合比赛馆和9个训练馆组成,是国内高校中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的综合性体育馆之一。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多彩,经过多年培育,形成了精品化、系列化、学院专业特色化的校院两级校园文化格局,其中“双百论坛”学术报告、“挑战杯”科技竞赛、“文明修身”道德发展、“炫亮东师”原创艺术、“激情年华”精品展示、“学士杯、精英杯”足球、篮球竞赛、学院专业素质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2007年1月,学校成功承办了第六届亚冬会开幕式文艺演出,这是国内首次由一所大学承办国际性体育赛事开幕式的文艺演出。2012年,学校荣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甲组二等奖。东北师范大学学子在第九届、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先后喜获理科类和文科类特等奖,实现了吉林省在这一奖项上“零”的突破,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捧得“优胜杯”;在被誉为“中国青少年科技类最高奖”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中,东北师范大学学子连续四届榜上有名;在2007年、2010年、2012年我校三名同学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荣誉称号。东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也具有全国性影响,红烛志愿者协会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并曾3次荣获“全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学校注重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已经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4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2000年以来学校聘请了长期外籍专家学者702人来校授课,先后聘请了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为代表的321名外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近五年派遣教师出国访学、进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达900多人次。近年来,举办了90多个国际性和区域性学术会议,开展了多项重大合作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发展,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和国际知名度。为培养国际化人才,学校每年向国(境)外输送留学生200余人,招收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境)外学生来校学习深造。学校分别在韩国东亚大学、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安克雷奇分校、加拿大圣力嘉学院建立了孔子学院,在蒙古国立教育大学建立了孔子课堂。为进一步推广我校师范教育经验,国家汉办和国务院侨办分别在我校设立了“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基地”、“华文教育基地”和“教育援外基地”。
建校60多年来,已有20余万名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四面八方,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
迈进新的世纪,东北师范大学正按照“充分彰显办学特色,走强校之路、走开放之路、走和谐之路”的发展思路,积极践行“尊重的教育”理念,坚持教育创新,发展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师范大学。
招聘计划
该校暂无最新招聘计划发布,登陆高校招聘频道关注其它高校招聘计划(http://www.liuxuehr.com/gaoxiao)。您可以将简历发送至(liuxuehr@126.com)邮箱,我们会帮您联系该校人事部门。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
长春师范大学2024年公开招聘29名高层次人才公告(1号)(空缺岗位报名
2024-08-16长春师范大学2024年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2号)
2024-08-16吉林师范大学2024年公开招聘公告(二)
2024-07-17东北财经大学2024年公开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公告
2024-07-03东北电力大学2024公开招聘高级人才公告(1号)
2024-04-07长春师范大学2024年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1号)
2024-03-21吉林师范大学2024年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
2024-03-12长春大学文学院诚聘博士人才
2023-12-28北华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诚聘博士人才
2023-12-25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3年秋季学期招聘启事
2023-10-16
海归QQ群申请加群请以“留学国家-目前所在地”格士发送请求,群有人数上限,每人只能加一个群。 |
|||
---|---|---|---|
海归部落千人群 63984971 |
海归部落2号群 103237942 |
上海海归人才2号群 461068872 |
北京海归人才群 63984971 |
上海海归人才群 103237942 |
天津海归人才群 461068872 |
重庆海归人才群 172719654 |
山东海归人才群 462302845 |
江苏海归人才群 172331746 |
浙江海归人才群 314125833 |
江西海归人才群 463247306 |
福建海归人才群 457497619 |
安徽海归人才群 457823891 |
河南海归人才群 264015004 |
湖北海归人才群 109623634 |
湖南海归人才群 458690950 |
广东海归人才群 432013578 |
海南海归人才群 312160331 |
黑龙江海归人才群 312929192 |
吉林海归人才群 313316571 |
辽宁海归人才群 109899038 |
河北海归人才群 282994183 |
陕西海归人才群 315357786 |
甘肃海归人才群 315753165 |
宁夏海归人才群 517762915 |
青海海归人才群 319457961 |
四川海归人才群 517765170 |
云南海归人才群 432350311 |
贵州海归人才群 517766496 |
广西海归人才群 517767217 |
|
扫描二维码,关注留学人才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