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人才网 > 海外优青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海外优青&特色专项申报政策解读会诚邀海内外英才

2023-01-07 12:23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作者: liuxuehr

一、项目简介 

海优项目: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长空专项: 

符合同样申报条件的海外学者,也可依据我校特色学科,参评学校具有自主评审权的国家海外人才专项。 

二、申报政策解读会安排

北京时间(直播):2023年1月17日上午9:00 

北京时间(重播):2023年1月17日下午4:00 

2023年1月17日下午7:00 

直播平台:腾讯会议 会议号:331203356 

   
 参会码  直播码

直播平台:南航眼

 

快速报名通道 

扫码报名优先锁定申报资格 

获取更多项目申报信息 

三、申请条件 

1.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3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3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2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 限项要求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四、学校支持政策 

工作待遇 

① 岗位。聘至学校正高岗位,授予教授职称、事业编制。 

② 薪酬。入选人才学校基础年薪不低于50万-80万,基础年薪不含科研收入、绩效奖励以及国家和地方的奖励资助。 

③ 住房。符合国家和学校政策者,可提供不低于200万的住房补贴或以优惠价申购学校人才引进留用房一套(160平方米以上)。 

④ 经费。科研经费200-900万(含国家支持),学校经费可一次性核拨。 

⑤ 招生。提供优良的办公实验条件,硕博招生指标予以政策性倾斜,单列博士增配名额。 

⑥ 团队。支持组建创新团队,优先支持招聘青年教师、博士后及专职科研人员。 

⑦ 子女教育。校区周边拥有南航揽翠苑幼儿园、西苑幼儿园、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南航大附小)、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 

长空专项 

⑧ 对于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海外学者,可依据我校特色学科,参评学校具有自主评审权的国家海外人才专项。项目包含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两个层次,入选者享受同层次国家级人才待遇。 

特聘A岗 

⑨ 未入选海外优青和长空专项,但具有冲击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潜力者,经学校相应评审程序可聘至学校特聘研究员A类岗位,事业编制。学校基础年薪不低于40万,聘期内住房补贴不低于80万,工作启动金不低于70万。 

五、项目申报安排 

即日起,有意向申报的学者可直接联系对应学院/机构联系人,了解进一步申报信息。 

海优项目: 

1月15日以后:申请人登录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在线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请书》; 

2月17日前:申请人网上提交申请书; 

2月25日前:学校组织项目评审,并反馈意见; 

3月4日前:申请人根据专家意见,修改申请书,并完成网上提交; 

3月10日前:学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形式审查并上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特色专项: 

即日起至3月下旬:申请人联系对应学院/机构; 

4月底之前:学院/机构协助申请人填写完善申报材料; 

5月:学校组织评审。 

六、招聘学科及联系方式 

单位 涉及学科 联系方式
航空学院 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联系人:韩楚
联系电话:+86-25-84893240
E-mail:hanchu@nuaa.edu.cn
能源与动力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联系人:王成军
联系电话:+86-25-84892295
E-mail:cwnuaa@nuaa.edu.cn
自动化学院 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联系人:刘斐文
联系电话:+86-25-84892368
E-mail:liufeiwen@126.com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联系人:季娟
联系电话:+86-25-84892452
E-mail:jijuan@nuaa.edu.cn
机电学院 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联系人:李岚
联系电话:+86-25-84896460
E-mail:lilan@nuaa.edu.cn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核科学与技术 联系人:彭恬
联系电话:+86-25-52119533 E-mail:cailiaoxueyuan@nuaa.edu.cn
民航学院 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大气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数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联系人:鲁悦
联系电话:+86-25-84891154
E-mail:luyue@nuaa.edu.cn
数学学院 数学、统计学 联系人:卢逸
联系电话:+86-25-52113807
E-mail:yilu@nuaa.edu.cn
经济与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经济学 联系人:郭清
联系电话:+86-25-84892752
E-mail:nuaacem@nuaa.edu.cn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法学、公共管理 联系人:刘旭
联系电话:+86-25-84893101
E-mail:liuxu09@nuaa.edu.cn
艺术学院 美术学、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 联系人:丁亚
联系电话:+86-25-52075801
E-mail:dingya@nuaa.edu.cn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 联系人:吕勉哉
联系电话:+86-25-84893252
E-mail:lmzlib@nuaa.edu.cn
航天学院 光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联系人:谢茜
联系电话:+86-25-84892803
E-mail:xieqian@nuaa.edu.cn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 联系人:李小舟
联系电话:+86-25-84892848
E-mail:xiaozhouli@nuaa.edu.cn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 联系人:曹运星
联系电话:+86-25-52115201
E-mail:caoyunxing@nuaa.edu.cn
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 交通运输工程、基础医学、大气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力学 联系人:牛璐璐 联系电话:+86-25-52113978 E-mail:L.niu@nuaa.edu.cn
物理学院 物理学 联系人:于荣 联系电话:+86-25-52119330 E-mail:nuaayurong@126.com 
国际前沿 科学研究院 水伏科学与技术、航空航天数字科学与智能技术、先进材料科学与器件技术 办公室主任:张丽娜 联系电话:86-25-84896467 E-mail:IFS@nuaa.edu.cn
体育部 体育学 组织员:袁李华 联系电话:+86-25-52119776 E-mail:yuanlh@nuaa.edu.cn
公共实验教学部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联系人:邵恒博 联系电话:+86-25-52113587 E-mail:shaohb@nuaa.edu.cn
分析测试中心 透射电子显微学、分析测试表征技术等 联系人:李业芳 联系电话: +86-25-52111606-243 E-mail:cma_office@nuaa.edu.cn
直升机研究院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旋翼飞行器为主)、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联系人:韩楚 联系电话:+86-25-84893240
E-mail:hanchu@nuaa.edu.cn
综合能源研究院 飞行器综合能量管理、多能源混合推进、清洁能源转换与储能、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 联系人:谷雅雯 联系电话:+86-25-84890119
E-mail:guyawen@nuaa.edu.cn

海优项目政策咨询联系人 

科学技术研究院:韩老师 

电话:+86-025-84892758 

邮箱:hanwei@nuaa.edu.cn 

长空专项政策咨询联系人/人才政策咨询联系人 

人事处/高级人才办:谈老师 

电话:+86-025-84892461 

邮箱:rencai@nuaa.edu.cn

学校简介

踞六朝古都,积历史之厚蕴;诞壬辰龙年,立雄鹰之壮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52年建校,作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建校以来,南航始终与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同前进,化鲲为鹏、扶摇空天。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和矢志不渝地服务江苏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学科建设】 

学校瞄准航空航天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和学术前沿,按照“特色引领、交叉融合”的思路,着力建设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一流学科群,促进高峰高原学科交叉融合,将“三航”特色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全面构建“一流工科、卓越理科、精品文科、特色交叉”的高标准学科布局,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科学研究】 

学校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基础研究领域稳步发展,国防特色日益彰显,服务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走出了一条具有南航特色的科研强校之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国防科研体系和“立足三航、服务江苏、面向全国"的科研工作格局。 

 

学校现有192个科研机构,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718项,其中国家奖82项,建有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81个部省级科研平台。在航空航天领域,为共和国贡献了若干个第一。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成功发射。在基础研究领域,学校取得了“直升机广义涡流理论”、“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理论”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成果。在国防科技领域,学校参与了我国几乎所有航空重要型号的预研、技术攻关、试验研究,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师资队伍】 

学校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按照“走人才强校之路”的战略布局和“栽培大树”和“选育新苗”的人才工作总体思路,创新实施“牧星计划”、“领航计划”、“长空计划”等系列青年人才引聘、发展扶持政策,持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自1999 年以来,共有 7 名教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工程入选者1200余人次,其中院士及钱伟长讲座教授院士等35人。 

【创新平台】 

学校积极依托院士等国家级人才团队、各类创新引才平台、重点实验室等延揽全球英才,助力青年学者在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中快速成长。 

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前沿院)于2021年6月正式启动实体化运行,郭万林院士受聘担任院长,旨在以前沿科学与技术问题为牵引,聚焦水伏科学与技术、航空航天数字科学与智能技术和相关先进材料科学与器件技术三个研究方向,设立人才特区和学科特区,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前沿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前沿院实行首席科学家制度,开辟人才特区和学科特区,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平台,已形成了一支以院士领军,国家杰青为学科带头人,一批国家和省部级青年人才为学术骨干的研究队伍。 

前沿院计划在几个重点建设的前沿交叉方向通过3~5年时间,建设一支40~75人具有国际一流学术水平的学术队伍;5~10年时间建设一支约80~100人的具有国际一流研究水平的人才队伍;塑造基础性、原创性科学研究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诚邀上述研究方向,以及疲劳断裂力学、航空航天结构、结构数字科学、数字化技术、有限元计算、软件研发、轻质高温合金、金属材料精确热成形技术等相关领域的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 

综合能源研究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综合能源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12月9日,是学校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国家“清洁低碳、高效安全”能源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跨学院协同攻关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探索。研究院以“一个中心、五路并举”的战略布局为指引,承担能源科技领域的基础性和前沿性重大研究项目,以“飞行器综合能量管理、多能源混合推进、清洁能源转换与储能、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为主要研究方向,奋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为一体、创新资源凝聚、具有示范效用的能源技术创新科技平台。诚邀飞行器综合能量管理、多能源混合推进、清洁能源转换与储能、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相关领域的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 

直升机研究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设计专业于1957年创立于西北工业大学,1970年根据国家大学专业调整计划整体迁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南京航空学院),多年来主要致力于直升机、倾转旋翼机、多旋翼飞行器等基础理论、装备、技术创新等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先后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延安二号”、“翔鸟”等多个有人/无人直升机,是直升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旋翼类飞行器设计方面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也是我国重要的直升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具有国内唯一的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为整合校内直升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资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2020年12月成立了直升机研究院,目前挂靠航空学院建设。直升机研究院主要面向下列专业领域的海内外人才开展招聘: 

1.飞行器设计/航空工程专业:直升机总体设计、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直升机动力学、旋翼振动控制、智能旋翼设计、直升机飞行控制、直升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直升机试验试飞技术; 

2.交叉学科专业:跨域/跨介质旋翼飞行器、变体旋翼飞行器等新构型旋翼飞行器设计、智能材料与结构设计、多学科优化、智能自主飞行控制。 

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组成的协同创新体。该中心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朱荻、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领衔,带领一批国家级人才和专家学者,面向国家大型飞机、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运载火箭等国家未来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需求,开展高性能特种加工、微细制造、飞行器装配等方向的重大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研究,有力提升我国航空航天制造行业和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诚邀特种能场精密制造、高效精密机械加工、先进机械传动系统、复合材料结构成形制造、数字化装配技术与装备、智能制造系统与机器人等相关领域的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 

集成电路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于2021年6月,是学校响应国家号召,为满足信息社会对具有航空、航天和民航“三航”特色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需求做出的重要举措。学院已在数字集成电路与系统、模拟及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光子集成芯片、设计自动化EDA、新型集成电路材料与器件等学科方向形成了稳定的研究特色,目前拥有电子信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空天集成电路与微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学院近年来承担了10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7项,获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学院旨在打造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国际一流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高地,计划通过3~5年时间,建设一支60~80人具有国际一流学术水平的学术队伍。诚邀集成电路设计与EDA、微纳电子学、集成电路工艺与装备、光子集成芯片等相关领域的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 

人工智能研究院 

为响应国家发展人工智能的战略规划,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2018年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国内较早成立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机构。研究院按照“特色引领、交叉融合”的建设思路,创新交叉研究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围绕学校特色,以AI+X和X+AI的多学科双交叉模式发展,形成涵盖基础理论与方法、共性关键技术及三航特色应用的研究体系。以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脑认知计算等方向为核心夯实基础研究,面向智能无人集群、智能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等方向拓展学科交叉,建设特色化高端化人工智能产学研基地。诚邀上述相关领域的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 

分析测试中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于2020年11月正式发文成立,为正处级建制直属单位,定位为大型分析测试仪器资源共享、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科研服务平台,满足学校师生科研、教学过程中分析测试的需求,促进学校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开展前沿性、引领性、颠覆性跨学科交叉研究,为国家重点型号和重大工程、区域经济提供重要服务支撑。中心实验室面积1500平方米,自中心成立启动一期建设以来,中心装配设备已达20台套,价值8600余万元,包括双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各类制样设备和原位样品杆)、场发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2台、快速扫描探针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X射线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高分辨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磁光克尔测量系统、动态力热分析测试系统、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400MHz(固、液)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多台套大型分析仪器。中心二期目前已规划8000余万元大型仪器。诚邀从事电子显微结构分析,材料成分与结构分析,材料热学、力学性能定性、定量分析等的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 

高性能计算中心 

高性能计算中心是利用高性能计算平台和技术开展科学计算、支撑科技创新的基地,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面向在校师生员工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教学科研计算需求;针对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教学实验,提供高效运行的计算资源,推动跨学科协同创新和各学科快速高质量发展。高性能计算中心现有各类计算设备350多台,总算力达2.48Pflops,上线运营2年来共支撑各类科研项目400余个。 

【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新理念,建成了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构建了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形成了大师领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树立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面旗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技术人才。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17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校友中涌现出了24位两院院士,数十位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将军,以及C919、直10、直20、AG-600、嫦娥三号四号和火星探测器、北斗三号等一大批重要型号和工程的总设计师。学校是全国首批16所招收科研经费博士的试点高校之一。 

【校区环境】

学校现有明故宫、将军路、天目湖三个校区,江北新区国际校区正在规划建设中,“一校四区”办学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致力于为每一位加盟学者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展现才华的舞台,诚挚期待四海知己皆能归“航”共谱华章,四方梦想皆于我航如愿以偿!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海归QQ群

    申请加群请以“留学国家-目前所在地”格士发送请求,群有人数上限,每人只能加一个群。
    海归部落千人群
    63984971
    海归部落2号群
    103237942
    上海海归人才2号群
    461068872
    北京海归人才群
    63984971
    上海海归人才群
    103237942
    天津海归人才群
    461068872
    重庆海归人才群
    172719654
    山东海归人才群
    462302845
    江苏海归人才群
    172331746
    浙江海归人才群
    314125833
    江西海归人才群
    463247306
    福建海归人才群
    457497619
    安徽海归人才群
    457823891
    河南海归人才群
    264015004
    湖北海归人才群
    109623634
    湖南海归人才群
    458690950
    广东海归人才群
    432013578
    海南海归人才群
    312160331
    黑龙江海归人才群
    312929192
    吉林海归人才群
    313316571
    辽宁海归人才群
    109899038
    河北海归人才群
    282994183
    陕西海归人才群
    315357786
    甘肃海归人才群
    315753165
    宁夏海归人才群
    517762915
    青海海归人才群
    319457961
    四川海归人才群
    517765170
    云南海归人才群
    432350311
    贵州海归人才群
    517766496
    广西海归人才群
    517767217
     

    海归就业

    海归创业

    海归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