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2024年欢迎优秀青年学者依托申报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01学校支持政策
依托我校获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学校提供以下支持待遇:
1.聘任岗位:纳入事业单位编制,聘为四级教授或研究员,授予博士生导师资格;
2.薪酬待遇:提供极具竞争力的年薪;
3.科研配套:科研启动和平台建设经费150万元;
4.住房保障:提供150万住房津贴或60平米人才周转房;
5.配套措施:科研用房按需协调;团队配置按需设置,鼓励引进优秀人才和博士后等团队成员,保障博士生招生指标;
6.配偶子女配套政策:
符合学校公开招聘条件且满足接收单位需要,协助解决配偶正式编制工作;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可按照劳务派遣方式协助解决工作;优先保障子女入园,协助解决子女入学。
特别说明:已进入“海外优青”终审答辩环节但最终未入选者,经学校相应审评程序可聘至学校“青年优秀人才”。聘为校聘教授或校聘研究员岗,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年薪、住房津贴50万、科研启动经费50-100万等优厚福利待遇。
02项目简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21年起,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资助模式
资助强度:50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
100-300万元科研经费
资助年限:3年
03申请条件
1)申请人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4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4年3月15日前(具体日期以2024年基金委发布通知为准),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3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限项要求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04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
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010-67391645
Email:zhaoyuan@bjut.edu.cn
05学部概况
为适应现代城市群建设以及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建设需求,更有效推动北京工业大学一流学科群建设,2017年学校基于自身区位优势和学科特色,整合原有建筑工程学院、城市交通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组建城市建设学部(Faculty of Architecture, Civil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学部涵盖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城乡规划学、水利工程、建筑学五个一级学科。其中土木工程学科始建于1960年、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始建于1979年、城乡规划学科始建于2002年。2017年以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为核心学科的现代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科群正式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2022年顺利进入第二轮一流学科建设。学部现有教职工390余人,本科生1766人,硕士研究生1954人、博士研究生733人。
师资队伍
学部现有全职专任教师345人,教授94人。其中全职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12人、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13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4人、北京学者5人(含青年1人)、北京市杰青4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北京市教学名师5人(含青年2人)等。另外,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支、教育部创新团队2支和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2支。
科研成果
近十年,主持完成或正在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5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10余项,年均到校经费超过1.5亿元。相关成果近十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第一完成单位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00余项。
社会服务
相关研究成果为国家及北京市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城乡综合规划、交通规划与控制等做出重要贡献。包括为北京新机场、北京新首钢大桥、北京-雄安高速高架桥、20余个城市地铁建设、中国尊、新京张铁路隧道工程、2022年延庆冬奥会等重要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直接参与雄安新区起步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山东半岛城市群以及石家庄、济南等国内20多个城市的综合防灾规划及专业防灾规划,独立完成多项北京乡镇域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等;直接参与新一轮北京综合交通规划,园博园、世园会以及冬奥会的交通组织方案仿真,北京副中心交通综合规划等。
挂靠协会
国际生命线与基础设施地震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中国地震学会基础设施工程防震防灾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近岸与离岸工程灾害环境防护专业委员会、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中国照明学会教育与培训工作委员会、北京交通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等学术、专业机构挂靠本学部或由本学部教师担任理事长、主任或秘书长。
教学科研基地
学部拥有国家级教学基地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行业重点实验室2个。
主要学科
01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学科始建于1960年,1981年获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获评为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拥有8个完整的二级学科体系,其中结构工程学科2007年获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17、2022年土木工程学科分别进入第一轮、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学科特色方向:
1、重大工程结构抗震减震与城乡抗震韧性
2、高性能结构与全寿命设计理论及方法
3、岩土工程前沿科学问题与新方法及技术
4、工程结构智能化施工与运维方法及技术
5、绿色建筑环境与节能减排技术
6、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与水环境恢复技术
科研平台
本学科拥有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各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土木工程北京市创新实践基地1个,拥有省部级科研基地7个。
02交通运输工程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学科创立时间早,历史积淀深。1979年,我校于国内最早创办交通工程本科专业;1981年,获得我国首批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得我国首批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至2019年,为教育部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单位。2001年认定的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为我国首个交通工程省部级实验室,2013年获批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1年获批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博士学位点。
学科方向
1、城市综合交通协同规划与管理理论与方法
2、绿色道路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
3、交通信息与智能网联控制技术
4、道路安全与节能减排理论与方法
科研平台
学科建成包括交通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交通运输部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了“工程需求-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发-工程推广应用-产业化”的全链条综合发展模式,全方位支撑北京乃至全国交通行业的科技进步;建成了国内领先的交通行为实验平台、交通规划与仿真平台、智能交通信息实验平台、道路设计与路面材料性能实验平台,成为学科吸引高层次人才、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
03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科成立于2002年,同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资格。2014年、2018年连续两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2019年获批城乡规划学博士学位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全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木结构古建筑安全评估与灾害风险控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挂靠本学科。
学科方向
1、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
2、可持续城市规划与设计
3、乡村规划与遗产保护
4、城乡安全与韧性规划
科研平台
与北京市科委共建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共建北京城乡规划动态监测与可视化平台,拥有北京工业大学空间规划与治理研究中心、北京城市公共空间提升研究促进中心两个校级科研机构,以及北京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中心、城镇规划设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04建筑学
建筑学学科成立于1980年,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5年制)。1996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至今已经7次通过全国建筑学高等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评估。建筑学2009年成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5月成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10月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建筑学专业硕士点成为教育部首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并在201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检查验收。2019年,建筑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入选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是联合国古迹遗址防灾减灾(中国)委员会、中国照明学会教育与培训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挂靠单位。
研究方向
1、大都市环境下公共建筑设计
2、历史建筑及其环境保护与再利用
3、建筑综合环境技术研究
4、城市更新与住区优化设计
科研平台
建筑学学科以立足北京、辐射全国,服务首都城市发展建设,系统性开展相关关键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培育高层次复合性创新型人才为学科定位;以学科引领社会实践,反哺人才培养的路径形成服务北京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学科发展目标。拥有综合实验中心,包括模型制作实验室、建筑物理(声光热)实验室、人体工学体验室、建筑与城市数字技术实验中心(由虚拟现实与数字仿真实验室、历史建筑信息采集及数字化实验室构成)、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国家文物局木结构古建筑安全评估与灾害风险控制重点科研基地、建筑虚拟仿真工作室,及剧场设计与舞台技术研究所、绿色装配式农房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科研机构。
05水利工程
北京工业大学水利工程学科于2011年获批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下设有水文学与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等5个二级学科。学科2019年获批土木水利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近年来,学科规模不断扩大,先后从日本、英国、法国等引进海归人才,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水科院等引进国内人才,多位青年教师获批各类科研项目,晋升高级职称,获得不同人才称号,成为学科的骨干力量。水利学科快速发展,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现在已成为我国水利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学科特色方向
1、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2、水环境评价与治理
3、水工结构与防灾
4、岩土力学与工程
科研平台
学科依托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独立建设了各种大型水质分析仪器组成的检测平台,水利模拟试验平台、水利信息系统和监测预警平台,并与国内外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q8HQP22xJ0jKY34R0ienGA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
大连理工大学2025年教授 - 海外优青岗位招聘公告
2024-05-08贵州大学2024年诚邀海内外英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2024-03-15丽水学院2024年诚邀海外优秀人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2024-03-13江苏理工学院2024年度诚邀全球英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2024-03-13华中师范大学2024年诚邀海外优秀青年人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2024-03-12西北大学2024年诚邀海外英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2024-03-06扬州大学2024年诚邀全球英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2024-03-04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24年诚邀海内外青年学者依托申报海外优青
2024-03-04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2024年诚邀海外优秀青年学者依托申报海外优
2024-03-04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4年诚邀全球英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2024-03-04
海归QQ群申请加群请以“留学国家-目前所在地”格士发送请求,群有人数上限,每人只能加一个群。 |
|||
---|---|---|---|
海归部落千人群 63984971 |
海归部落2号群 103237942 |
上海海归人才2号群 461068872 |
北京海归人才群 63984971 |
上海海归人才群 103237942 |
天津海归人才群 461068872 |
重庆海归人才群 172719654 |
山东海归人才群 462302845 |
江苏海归人才群 172331746 |
浙江海归人才群 314125833 |
江西海归人才群 463247306 |
福建海归人才群 457497619 |
安徽海归人才群 457823891 |
河南海归人才群 264015004 |
湖北海归人才群 109623634 |
湖南海归人才群 458690950 |
广东海归人才群 432013578 |
海南海归人才群 312160331 |
黑龙江海归人才群 312929192 |
吉林海归人才群 313316571 |
辽宁海归人才群 109899038 |
河北海归人才群 282994183 |
陕西海归人才群 315357786 |
甘肃海归人才群 315753165 |
宁夏海归人才群 517762915 |
青海海归人才群 319457961 |
四川海归人才群 517765170 |
云南海归人才群 432350311 |
贵州海归人才群 517766496 |
广西海归人才群 517767217 |
|
扫描二维码,关注留学人才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