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人才网 > 海外优青 >

苏州大学2025年度诚邀全球英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2025-02-08 11:03 来源: 苏州大学 作者: liuxuehr

一、项目简介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申请条件

参考《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最终请以2025年正式发布的指南为准。

(一)申请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二)限项要求

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三、支持条件

苏州大学诚邀海外英才依托我校申报2025年度海外优青,对入选者,学校将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支持条件。

(一)学校支持

学校提供匹配地方经济实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支持青年人才在苏州安家无忧、干事成业。

1.岗位及待遇

①聘任岗位:特聘教授(拔尖人才),事业编制,博士生导师。

②专业技术职务:直接聘为教授职务。

③薪酬待遇:极具竞争力薪酬待遇+绩效奖励,上不封顶。

④安家(个人)补贴:学校安家补贴+享受各级政府安家(个人)补贴叠加支持+两年免费周转公寓+入职差旅补贴。

⑤科研经费:基金委资助100-300万元,学校按照学科领域提供不低于1:1配套(其中,实验类理科、工科、医科直接按照顶格配套)。此外,可根据工作需要,由学校另行提供大型仪器设备费。

●依托我校苏州医学院申报并入选者,苏州医学院将额外提供安家(个人)补贴及科研经费叠加支持。 

●依托我校附属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申报并入选者,附属医院将额外提供年薪、安家(个人)补贴及科研经费叠加支持。 

2.工作条件

①实验空间:提供不低于150平的办公及实验室用房。

②团队建设:学校全力支持组建创新团队,支持招聘科研助手,其中博士后招收人数不限。

③招生指标:研究生招生指标予以政策性倾斜,项目执行期内学校层面保证每年1个博士生名额及不低于2个硕士生名额。学院层面根据实际名额可另行支持。

3.生活保障

①过渡住房:学校提供全装修的过渡性人才公寓,拎包入住。如不住学校过渡房,学校将发放为期24个月的租房补贴。

②家庭保障:解决家属工作和子女入学;除享受校内幼儿园、苏大实验学校(小学、初中)等优质教育资源外,全市范围协调解决子女优质中小学入学需求。

③医疗服务:学校四所直属附属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其中附一院在“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连续十年蝉联全国地级城市医院榜单榜首。

*特别说明:对于进入会评阶段但未入选人员,经学校评估通过后,可聘为我校特聘教授精英人才(教授,博士生导师,事业编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学校薪酬和其他支持条件具体可扫码添加企业微信@苏州大学人才专员,为您提供一对一在线咨询服务。

(二)地方支持

优先支持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入选者根据相关规定享受叠加待遇

省市级项目 资助
江苏省“双创计划” 双创团队 300-800万元
双创博士 2年总共给予19.2万元的创新创业资金
江苏特聘教授
(如在海外已取得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可直接通过“举荐制”渠道申报)
岗位津贴(免税)每年12万元*3年
自然科学类科研经费100万元
(特别优秀的提供200万元
苏州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科研经费50万元(直接配套)
苏州市社会化引才奖励 根据人才到岗及认定时间,可享受
10万元/20万元/30万元
苏州市乐居工程 姑苏人才计划专项子计划入选者
最高享受100万元的购房补贴
首次使用公积金住房贷款购买首套住房,贷款额度最高可放宽至贷款限额的3倍

备注:地方支持具体以当年度政策为准

四、申报流程及联系方式

请理工医科符合条件且有意向依托苏州大学申报者将个人简历发送至学院(部)联系人电子邮箱,并抄送至苏州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邮箱(rczp@suda.edu.cn)。个人简历应包含个人基本情况、学习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果、联系方式等,邮件主题格式为:姓名+专业+意向学院(科研机构)+申报海外优青。人文社科符合条件的申报者请直接联系人才办。

申请对象通过学校审核并与学校达成申报意向后,我单位将及时对接联系,签订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协议,并提供专业的预评估服务及申报书撰写指导,提高申报精准度和命中率

1.应聘及意向性协议签订等咨询:

苏州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杨老师

联系电话:+86-512-67503248

联系邮箱:rczp@suda.edu.cn

2.项目具体申报咨询:

苏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施老师、杨老师

联系电话:+86-512-67507192

联系邮箱:kjcjjk@suda.edu.cn

3.各相关学院(部)、研究机构招聘联系人

院部、研究院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文学院 陈  实 0512-65880503 chen_shi@suda.edu.cn
传媒学院 冯冰清 0512-65881608 fengbingqing@suda.edu.cn
社会学院 顾颖莹 0512-65880551 sudagyy@126.com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陈  琦 0512-65880961 chenqi8801@suda.edu.cn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媛媛 0512-65883542 liuyuan@suda.edu.cn
教育学院 陈亦强 0512-65880833 jyxyzl@suda.edu.cn
商学院 沙晓燕 0512-67162489 xysha@suda.edu.cn
王健法学院 范  茜 0512-65221949 qfan@suda.edu.cn
外国语学院 赵  红 0512-65241104 rsm_wgy@suda.edu.cn
体育学院 刘晓红 0512-67162281 liuxiaohong@suda.edu.cn
艺术学院 王天民 0512-65880297 wtm@suda.edu.cn
音乐学院 马晓钰 0512-65882363 maxiaoyu@suda.edu.cn
金螳螂建筑学院 王俊帝 0512-65880196 jdwang@suda.edu.cn
数学科学学院 周艳荣 0512-65112418 zyr@suda.edu.cn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迎春 0512-67870167 wangyc@suda.edu.cn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苏  颖 0512-67870216 ysu@suda.edu.cn
能源学院 戴华洁 0512-67164166 daihuajie@suda.edu.cn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鲍  清 0512-65883899 baoqing@suda.edu.cn
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杨  娟 0512-65881159 yangjuan2017@suda.edu.cn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若茜 0512-65113107 rqzhang@suda.edu.cn
电子信息学院 郭晓雯 0512-67871211 xwguo@suda.edu.cn
机电工程学院 李知瑶 0512-69575804 lizhiyao@suda.edu.cn
沙钢钢铁学院 郑彦之 0512-67165621 yzhzheng@suda.edu.cn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曾卓雅 0512-67162531 zyzeng@suda.edu.cn
轨道交通学院 尉迟志鹏 0512-67601052 yuchi@suda.edu.cn
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 姜雪芹 0512-65886306 xqjiang@suda.edu.cn
国际创新药学院 季晶晶 0512-65886003 jijingjing@suda.edu.cn
苏州医学院 戴建英 0512-65884028 djy@suda.edu.cn
苏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胡莹莹 0512-65885620 huyingying860817@163.com
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朱本兴 0512-65880052 bxzhu@suda.edu.cn
苏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饶永华 0512-65880860 raoyonghua@suda.edu.cn
苏州医学院药学院 彭  蓓 0512-65883022 bpeng@suda.edu.cn
苏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王方星 0512-65125097 fxwang@suda.edu.cn
苏州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李  渊 0512-65880169 liyuan_abc@163.com
苏州大学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 高峰青 0512-65883167 fqgao@suda.edu.cn
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 赵梦梦 0512-67781165 15151492014@163.com
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李  君 0512-65883602 junli@suda.edu.cn
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李  艳 0512-65882135 yan_li@suda.edu.cn
苏州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赵  越 0512-67781009 zouzou_aurora@qq.com
苏州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 刘泽毅 0512-67780646 zeyiliu@suda.edu.cn
苏州大学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所 郭  妍 0512-65880194 guoyan97@suda.edu.cn
苏州大学剑桥-苏大基因组资源中心 朱文静 0512-65883573 wjzhu@suda.edu.cn
苏州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冯  超 0512-65883432 fengchaosuper@sina.com
苏州大学癌症研究院 徐鉴城 0512-65882555 jcxu@suda.edu.cn
苏州大学麻醉学研究所 孟晓文 0512-67781237 xwmeng@suda.edu.cn
东吴学院 陈俊宏 0512-65221906 Jhchen076@suda.edu.cn
红十字国际学院 黄怡然 0512-65232018 yrhuang@suda.edu.cn
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 施  雨 0512-67163003 yshi@suda.edu.cn
北京研究院 徐  昕 0512-65228625 xuxin@suda.edu.cn
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周艳荣 0512-65112418 zyr@suda.edu.cn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金  艳 0512-67972806 jyJinyan@suda.edu.cn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祁竹莉 0512-67783709 sdfeyrsc@163.com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陈财龙 0512-80693528 sdfeyrsk@163.com
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贾德清 0512-65955600 jiadq@mail2.sysu.edu.cn

五、学校概况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之美誉的苏州,拥有125年的悠久历史,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是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等十三大学科门类。现有37个学院(部),4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6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截至目前,学校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综合交叉学科、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共19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学校现有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4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两院院士在内的各类国家级人才超400人次。新时代,孕育新机遇,呼唤新作为。现诚邀全球英才依托苏州大学申报2025年度海外优青!

原文出处:

https://rsc.suda.edu.cn/66/ad/c286a616109/page.htm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海归QQ群

    申请加群请以“留学国家-目前所在地”格士发送请求,群有人数上限,每人只能加一个群。
    海归部落千人群
    63984971
    海归部落2号群
    103237942
    上海海归人才2号群
    461068872
    北京海归人才群
    63984971
    上海海归人才群
    103237942
    天津海归人才群
    461068872
    重庆海归人才群
    172719654
    山东海归人才群
    462302845
    江苏海归人才群
    172331746
    浙江海归人才群
    314125833
    江西海归人才群
    463247306
    福建海归人才群
    457497619
    安徽海归人才群
    457823891
    河南海归人才群
    264015004
    湖北海归人才群
    109623634
    湖南海归人才群
    458690950
    广东海归人才群
    432013578
    海南海归人才群
    312160331
    黑龙江海归人才群
    312929192
    吉林海归人才群
    313316571
    辽宁海归人才群
    109899038
    河北海归人才群
    282994183
    陕西海归人才群
    315357786
    甘肃海归人才群
    315753165
    宁夏海归人才群
    517762915
    青海海归人才群
    319457961
    四川海归人才群
    517765170
    云南海归人才群
    432350311
    贵州海归人才群
    517766496
    广西海归人才群
    51776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