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低空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中心2025年招聘启事
武汉理工大学低空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中心深度融合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信息通信工程等多个学科,立足于湖北省低空经济示范区的建设需求,面向低空经济装备服役安全与智慧运维领域的国际科技前沿,聚焦于低空安全、立体交通、空域规划三大研究方向,构建了“政产学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中心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PI项目负责团队运作,并邀请院士等高端人才担任指导专家。中心已成功获批低空技术与工程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具备自主招收硕、博士研究生的资格。此外,中心与地方政府和头部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拥有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能力。中心汇聚了相应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和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配备了超过2000平米的技术研发场地,并享有持续稳定的经费来源等保障措施。因教学科研工作需要,拟招收优秀人才类1~3名、博士后研究人员3~4名。
一、优秀人才类岗位
(一)招聘方向
1.低空运载器设计
从事低空运载器适航设计、低空环境适应性设计等低空飞行器工程设计方法与理论相关研究。
2.低空环境感知与运载器控制
从事低空运载器立体交通多模态感知、立体交通建模与智能计算、多智能体群智协同运行与群智控制等相关领域研究。
(二)招聘条件
1.具有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博士(后)经历。
2.博士毕业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博士后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8周岁。
3.取得一定学术成果,发表本专业高水平论文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
4.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5.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如: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计算与模拟、轻量化复合材料力学、螺旋桨设计、计算机视觉等。科技攻关能力强,工作积极,做事细致认真。
(三)岗位待遇
1.首聘期薪酬水平参照事业编制教学科研人员专业技术7级工资标准执行(基本工资按所聘岗位兑现),并根据教学科研工作量完成情况享受相应的绩效,具体待遇面议。
2.根据人才具体情况学校提供科研启动费5万~20万元、安家费20万元,低空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中心提供科研配套费5万~20万元,首聘期每年另提供10万元津贴。
3.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充足的研究经费,优先分配研究生招生指标,并协助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科研项目。
4.提供研究工作条件,组建相关任务研究小组,支撑研究任务的开展,支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二、博士后岗位
(一)招聘方向
1.低空运载器设计
从事低空运载器适航设计、低空环境适应性设计等低空飞行器工程设计方法与理论相关研究。
2.低空环境感知与运载器控制
从事低空运载器立体交通多模态感知、立体交通建模与智能计算、多智能体群智协同运行与群智控制等相关领域研究。
3.低空域规划与管理
从事低空航路网络设计、低空飞行规划与调度、低空空域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研究。
(二)招聘条件
1.具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博士毕业不超过2年,年龄35周岁以下,已取得一定学术成果。
2.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3.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如: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计算与模拟、轻量化复合材料力学、螺旋桨设计、计算机视觉、GIS空间分析等。科技攻关能力强,工作积极,做事细致认真。
4.能够全职、稳定工作2年及以上。
(三)岗位待遇
1.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综合年收入不低于30万元。根据研究业绩,低空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中心额外给予不少于5万元的年终奖励,其他福利待遇按武汉理工大学和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包括博士后公寓、子女入学等),具体待遇面议。
2.低空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中心可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充足的研究经费,并协助在站博士后申报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科研项目。
3.提供博士后研究工作条件,组建相关任务研究小组,支撑研究任务的开展,支持在站博士后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4.在站期间科研成果突出,出站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博士后,学校鼓励其留校任职,并优先录用。
三、应聘方式
1.符合条件的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项目经历、工作经历、研究成果和发表论文等情况)发送至指定邮箱:panling@whut.edu.cn
2.安排优秀的应聘者面试,参加面试者需提供学历、学位证书(应届不需要)和其他可以证明本人能力与水平的相关资料。
四、联系方式
1.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行政办公室
联系人:潘玲13807135421
E-mail:panling@whut.edu.cn
2.人事处博士(后)发展管理办公室
联系人:李芬027-87161123
E-mail:bhb@whut.edu.cn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_-kYh-tmCX4iGQO9NLqh1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