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目前学校占地133万余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名,其中本科生近17000名,各类研究生3000余名,学校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45个本科专业,12个高职专业。拥有9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 设有水上训练中心,拥有万吨级集装箱教学实习船“育锋”轮,新造世界最大4.8万吨散货教学实习船“育明”轮。
学校将立足航运,依托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努力建设成世界高水平的海事大学。
一、诚聘“****”人选
招聘学科:
交通运输战略与规划、交通运输管理现代化 、海事信息与控制、航海智能决策与仿真技术、通航环境安全体系、船舶与港口控制技术、系统仿真及控制研究、船舶冷藏运输研究和现代化轮机管理研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轮机工程、国际法学(海商法)、物流管理与工程、产业经济学、港航电力传动与控制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械设计及理论、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国家“****”人选:
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岁,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国家急需紧缺的其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可申报创新人才长期、创新人才短期、 “外专****” 、“青年****”项目:
O 申报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应保证聘期内每年在国内工作不少于9个月;
O 申报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应保证聘期内每年在国内工作不少于2个月;
O 申报“外专****”项目应保证聘期内每年在国内工作不少于9个月;
O 申报“青年****”项目须全职回国工作。
上海“****”人选:
引进人才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在本领域有较高知名度,得到同行专家认可,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国(境)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实验室担任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在国际知名企业、金融机构、其他相关专业机构和国际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发展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具有国际领先或国内一流专业水平的其他海外高层次人才。
可申报创新人才长期、创新人才短期项目:
O 申报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应保证聘期内每年在国内工作不少于9个月;
O 申报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应保证聘期内每年在国内工作不少于3个月。
二、诚聘“东方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
招聘学科:
交通运输战略与规划、交通运输管理现代化 、海事信息与控制、航海智能决策与仿真技术、通航环境安全体系、船舶与港口控制技术、系统仿真及控制研究、船舶冷藏运输研究和现代化轮机管理研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轮机工程、国际法学(海商法)、物流管理与工程、产业经济学、港航电力传动与控制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械设计及理论、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东方学者”特聘教授:
须具有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特别突出和紧缺的人才可放宽学历学位要求。国外应聘者或海外留学归国一般应担任国外高水平大学副教授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国内应聘者须为具有正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在近5年内到国内高水平高校、科研机构连续工作学习2年以上(含2年)的访问学者或进修人员;或者为到海外知名跨国公司、企业连续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且连续工作3年以上(含3年)的海外回国人员,已经落户或愿意落户上海的予以优先考虑。从事自然科学类研究的申请者须40周岁以下,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类申请者须45周岁以下,特别突出和紧缺的人才,可适当放宽年龄要求。
申请特聘教授须保证3年聘期内每年在受聘高校全职工作。
“东方学者”讲座教授:
国外高水平大学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人员,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副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从事自然科学的,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及传统医学的,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特别突出和紧缺的人才可以适当放宽。学术造诣高深,在国际上本学科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取得国际公认的重大成就。
保证每年能在受聘高校一般工作3个月以上。
三、高层次人才应聘程序
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可来电、来函或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与我校人事处联系。
四、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上海市海港大道1550号上海海事大学人事处
邮编:201306
联系人:吴老师、郑老师
联系电话:8621-38284245
传真:8621-38284238
电子信箱:hfwu@shmtu.edu.cn;xjzheng@shmtu.edu.cn